食堂、澡堂、醫(yī)院、幼兒園、中小學……曾幾何時,眾多國企從誕生起,便接管了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,儼然構(gòu)成一個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。一些地方甚至是先有企業(yè),后有城市。
這種獨特的企業(yè)“辦社會”現(xiàn)象,曾經(jīng)是國企彌補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缺失的必然選擇,也是國有企業(yè)職工和家屬的共同記憶。然而時至今日,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多,“辦社會”成了一批老國企的沉重負擔。
在中央政策的部署和支持下,國內(nèi)多地加快了解決國企遺留問題的步伐。從全面分離“三供一業(yè)”,到啟動移交市政、社區(qū)、消防等公共管理職能;從深化改革國企興辦的教育、醫(yī)療機構(gòu),到探索離退休職工的社會化管理……隨著這些國企發(fā)展的“攔路虎”和改革的“硬骨頭”被逐個去除,曾經(jīng)“穿著棉襖游泳”的老國企有望不再負重前行,輕裝上陣,為重塑競爭力打開空間。
時移世 ……